來自中國的ofo小黃車5月24日在新加坡宣布推出當地款新車型aura1.0后,新加坡市場上的三家無樁共享單車平臺正加快各自產品的推廣速度。
在使館集中的東陵路,兩周前還只能在手機應用程序內嵌地圖里找到零星幾輛自行車的當地品牌oBike,現在已經和摩拜、ofo一起,成為當地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
單從數量上來看,無論是通過手機應用程序查詢,還是在路上所見,oBike都名列第一。摩拜和ofo小黃車兩個平臺雖然單車數量相對少些,但與之前相比,部署范圍已經有所突破,除了地鐵站和商場附近,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停到了居民區里。同時,在東海岸公園等設有自行車道的地點附近,也能看到各個品牌的共享單車停放。一場共享單車“大戰”已經悄然打響。
在怡豐城購物中心里銷售自行車的陳先生告訴記者,隨著共享單車的急速流行,他的業績也受到影響。他說,很多新加坡人對共享單車感到好奇,又受到免費試用等優惠措施的吸引,用上了共享單車。
ofo小黃車今年2月登陸新加坡,首批在當地部署了上千輛共享單車。截至目前,ofo小黃車在新加坡的累計注冊用戶已達10萬,在500多萬人口的新加坡,僅ofo小黃車的日訂單量就達到了2萬。
在新加坡,由于實行限制私人擁有汽車的政策和打車費用較高等原因,連接公共交通節點與家庭、學校、辦公室之間的“最后一公里”交通問題,為包括共享單車在內的個人近距離移動解決方案提供了市場。
為爭奪這個市場,中國的摩拜和ofo小黃車今年初紛紛搶灘新加坡,并與稍早前剛剛投放市場的oBike形成了直接競爭。三家共享單車平臺基本都是每小時騎行費用約合人民幣10元左右,利潤空間可觀,因此各方都計劃進一步加大共享單車投放量。由于運營模式相似,各方都力爭以技術取勝,使自己的服務能更符合當地用戶需求。
新加坡一家本地媒體今年三月曾經給三大平臺做過一次橫向比較。結果是,oBike在5分制里得到4分,ofo和摩拜各得3分。其中,oBike最讓測試者不滿的就是沒有變速器,爬坡不便;而ofo最大的丟分項則是沒有GPS,讓用戶難以找到單車位置。摩拜雖然在車身減重設計和為用戶提示停車地點方面得分較高,但也被指出GPS缺乏本地優化等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相關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以ofo小黃車為例,該公司5月24日發布新款共享單車,不僅外觀比舊款有了升級,還配備了適用于海外國家不同網絡通信制式的新一代智能鎖,方便當地用戶通過手機客戶端內嵌的谷歌地圖定位單車并掃碼開鎖,為公司在不同地區合理分配車輛資源提供數據支持。為適應當地炎熱、多雨、潮濕的氣候,新車型還配備了耐銹耐腐蝕的新型鋁制車架;為適應多山多坡地形,新車型改進減震避震設計,配備了3倍變速裝置等。
新加坡學生邱得原同時是幾家共享單車品牌的用戶。他現在已經習慣在上下班的高峰時間找輛共享單車完成前往和離開地鐵站的最后一段距離。相比過去的步行,他對共享單車在使用和支付方面的方便、快捷體驗感到滿意。由于地鐵站附近是共享單車部署的重點,他甚至不需要使用手機應用程序就能找到車輛。他認為,單車越來越方便找到,正說明共享單車企業間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雖然共享單車在新加坡發展很快,但單車的騎行、存放、維護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當地媒體就一直關注用戶使用單車不規范的情況。由于新加坡城市主要道路上還沒有非機動車專用行車道,包括共享單車用戶在內的絕大部分自行車騎手都在使用人行道,給行人的安全帶來很多隱患。
由于規劃的自行車存放地點有限,很多共享單車被胡亂停放在人行道邊或者草地上,甚至一些共享單車還被放在了靠近樓梯的地方。此前,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已決定將強制規范共享單車的使用,拖走違規停放的共享單車,并向該單車所屬的公司收取違規停放車輛的收集和保管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