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場媒體溝通會上,陳清泰表示,電動汽車再往前發展要跨越一個臨界點,就是電動車的性價比達到和超過燃油車。如果跨過了這個坎兒,電動車就可以依托市場力量自主發展了。這個坎兒什么時候能過?他的判斷大約在2025年前后,現在發展電動車還是要考慮如何進一步提高性價比,如何與燃油車相抗衡。
電動汽車消費體驗不盡如人意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加快,2015、2016年保有量超過百萬輛。但是,從媒體報道來看,消費者的體驗感受與廠家承諾的功能效果差距較大,即使政府給予不限行、免征購置稅等優惠政策,市場消費動力仍顯不足。
近日,上海質監局發布了2017年當地新能源汽車第三方顧客滿意度調查情況。近年來,上海堅持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與壯大產業同步發展,在全國率先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總量逾10萬輛的城市,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擁有量最大的城市。但同時,涉及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問題也日漸增多。
解決消費者里程焦慮的關鍵仍是動力電池
在當天的媒體交流會上,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歐陽明高教授介紹了影響消費者體驗感受的動力電池研發現狀。他目前十分關注的電池、電耗、充電等問題,都是圍繞著如何提升汽車動力性能而開展的研究。
電動汽車的發展預期取決于能否承擔未來汽車的使命
除了關注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動態,陳清泰作為一位資深汽車專家,敏銳地察覺到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世界汽車工業領域正發生著一些重大變化。
在2018年1月7日的媒體座談會上,陳清泰表示,如果說2016年是國內電動汽車行業具有標志性的一年———中國很多企業由原來的逆向設計迅速轉向了正向設計,由腳踩兩只船到下定決心向電動化轉型;在2017年又出現了一個全球性的轉型,這個轉型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即有7個國家提出了禁止燃油車銷售的時間表。
專家們分析,隨著2019~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有序退坡,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化道路將經受嚴峻考驗,優勝劣汰現象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消費者也能分享到更多產業創新的成果。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