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真的環保嗎?從新能源汽車誕生之日起,這一爭論似乎從未停止。
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只是把城市尾氣污染轉移到電廠周邊,同時電池回收困難也會造成環境污染。那么,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新能源汽車發展最根本的動力就是環境問題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一方面得力于新能源技術革新升級,另一方面是環境倒逼的結果。
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有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三種類型,其中,國家鼓勵純電動或者插電式的發展,這其中既有節能環保的考慮,也有對能源安全的考量。傳統燃油汽車對石油的消耗量很大,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大約是65%,而新增燃油車的燃油需求幾乎全靠進口。一旦進口出現問題,就會對國家能源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污染轉移”質疑,專家認為,目前中國電力來源中,清潔能源發電占到1/3,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轉變和升級,未來清潔能源發電將越來越多。
電池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電池制作材料在不斷革新升級中,未來最有希望廣泛應用的是燃料電池,比如氫作為燃料,氫燃燒后變成水可實現零排放。
同時,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正積極進行技術創新,重點是電池回收研究。比如,比亞迪利用儲能技術,將市場上回收來的電池在儲能電站實現再利用,當動力電池使用壽命結束后,電池中的鋰、鈷、鎳等金屬均可再次化學回收再利用。
價格是否實惠、使用是否方便、駕駛是否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26.57萬個,其中純電動汽車18.95萬個,燃料電池及混合動力汽車7.62萬個。
雖然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鋪開,但仍存在基礎不牢固、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車樁充電接口不兼容的情況普遍存在,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率低,充電接口安全標準有待提升,充電信息和支付網絡安全風險等問題仍然存在。
同時,電池性能直接關系到新能源汽車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電池方面,中國已處于國際第一梯隊,很多外國公司也在用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擁有電池回收處理線,但回收業務并不多,因為比亞迪動力電池的壽命高于整車壽命。
2025年新能源汽車成本可與燃油汽車相當
光鮮亮麗的銷量數據背后,少不了許多車企的擔心: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退坡牽動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神經。自2010年國家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補貼額度逐年下降,享受補貼的車輛標準逐年提高,政府對汽車企業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斷降低。這顯示出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政策補貼只是為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提供生長空間和爭取時間,隨著市場的發展,政府應該適時退出干預。
政策轉變將如何影響這個勢頭正猛的產業?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并沒有改變;中國汽車企業的信心沒有減退;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依然滿懷期待。
業內人士認為,電池成本高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預計到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可以達到和燃油汽車相當的地步。
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數據顯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實力明顯增強。骨干整車企業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正向開發體系,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到了8%以上,高于行業世界平均水平。
新能源和智能化是汽車產業發展方向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海外,來自中國的綠色科技同樣受人關注。
中國汽車的發展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先行。自從接觸汽車以來,中國燃油汽車的發展始終追趕不上西方的步伐,但電動汽車給了我們打響“翻身仗”的契機。如今,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有很大突破,在電池方面中國已處于國際第一梯隊,在整車水平方面與國外差不多是同等水平。
智能化已經被眾多國家和汽車企業認定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在剛剛結束的底特律車展上,智能化成為全球汽車企業集中展示的重點。全球汽車產業正在步入以電動化、智能化為主的轉型升級時代,中國將不斷完善政策,加快推動智能汽車發展。
新能源和智能化是業界公認的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將迎來高峰;2025年,智能化汽車將落地應用。未來的汽車將解決好高效、安全、環保這三個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