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三北”地區風電資源圈占的推進,風電開發布局向中東部和南部轉移,這是目前開發商的主戰場和新陣地,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同期低速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廣泛應用于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分散式風電開發具備條件。
技術進步是南方低風速地區風電開發的重要驅動力。經過2014年以及2015年的探索,低風速地區開發經驗日益成熟。依托技術進步和運維創新,國內風機廠商針對低風速區域推出的專用機組,同時輔以更大的葉輪直徑以及更高風塔,年均風速5-6m/s左右的低風速風電場年利用小時數可以突破2000小時。
目前,低風速風電場開發的核心地區包括江蘇、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廣西和廣東河北等,均處于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平均風速5m/s 以上資源區均具有開發價值,后續超低風速機型出現,可以貢獻更多風電裝機容量。
從近年來新增風機的的分布上,可以明顯看到這一變化。根據風能行業協會統計,南方風場開發占比不斷提升,呈現出趕超“三北地區”的趨勢。
目前,國內已經有河南、河北、山西、遼寧、內蒙古、湖南、貴州、江蘇等地開始布局分散式風電項目。其中,河北計劃2018-2020年開發分散式接入風電4.3GW,河南“十三五”擬建2.1GW分散式風電,山西“十三五”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規模達987.3MW。廣西、貴州等省份也早已明確將跟進編制分散式風電建設規劃。 河北省對13個市的開發條件和規模布局進行分析,包括石家莊、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唐山等。預計到2020年河北全省規劃開發分散式接入風電430萬千瓦;2025年力爭累計達到700萬千瓦。
山西發改委在全省區域內風能資源勘察的成果和各市電網接入條件、負荷水平的基礎上,2018年1月9日會同各市發改委、省國土廳、環保廳、住建廳、水利廳、文物局、省能監辦、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和晉能集團有限公司和相關專家共同研究,提出《山西省“十三五”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方案》,將明確987.3MW 、105個項目納入建設方案。從分散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看,與內蒙古要求項目裝機容量不超過10MW的要求不同,河南、山西均有超過10MW的項目在名單之內,項目規模上限為50MW。
自去年以來,電網企業及各方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選擇”諸多非常規手段,重點解決“三北”地區棄風棄光等重點問題。采取系列措施包括:通過采取壓減火電負荷、降低系統備用量、加大煤電靈活性改造、跨區現貨交易、協調東部省份消納、調峰輔助服務等方式,重點解決三北地區棄風限電問題,為新能源消納騰空間。
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出臺《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通過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相結合,協調新能源供給與手段市場,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相結合,全面提升電源、電網、用電各環節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技術水平。加快電力市場建設步伐,完善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的交易機制、輔助服務機制和價格機制,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市場競爭力。
除此之外,還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外送和跨省跨區交易,涉及電網、送受端地區市場空間的協調。各區域電網要加強省間互濟和跨省備用共享,統一調用區域內的調峰資源,協同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電網企業要挖掘哈密-鄭州、寧夏-浙江、酒泉-湖南等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輸送能力,并優先輸送可再生能源電力。有關能源監管機構要對跨省跨區電力外送通道中可再生能源占比情況按年度進行監測評價。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公司等會同電力交易機構,擴大跨省跨區電力現貨交易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具備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東中部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要把本地區減少燃煤量與消納區外輸入可再生能源電力相結合,主動與跨省跨區電力輸送通道的送端地區政府及電網企業對接,將本地區騰出的電力市場空間優先用于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
2018年3月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8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18年內蒙古、黑龍江、寧夏解除風電紅色預警,其中寧夏評級為綠色,吉林、甘肅、新 疆2017年棄風率在20%以上維持紅色預警。這意味著,內蒙古、黑龍江、寧夏解除風電紅色預警后,此前已經核準未建設項目、納入規劃和年度方案中未核準的項目可以從新啟動建設和核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