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人工成本、提供安全系數和效率,是無人機巡線將逐步代替人工的必然邏輯。
這個“邏輯”隨著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在無人機電力巡線上的不斷嘗試而日漸豐滿。在輸電線路早已穩居世界第一的中國,無人機的增量作用早已從添磚加瓦演化成了中流砥柱。
無人機行業應用里,電力巡線言笑晏晏,朝著“爆款”的方向,大步流星而去。
無人機巡線何以崛起
我國電力行業長期依賴人工進行線路巡檢的作業模式,如今顯然已越來越不適應電力行業發展的需要。
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傳統的人工巡檢場景,每100公里的輸電線路巡檢大致需要160個工時,這個數據意味著,如果想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100公里的線路巡檢,需要的線路巡檢人員是至少20位,效率之低下顯而易見。并且,在巡檢人員對電線桿、高壓導線、刀閘、鐵塔、絕緣子、變壓器等進行巡檢時,主要以紙質形式記錄巡檢結果,這同時意味著作業時需要攜帶大量的資料,既對巡線人員的工作強度構成影響,同時也造成了后續的資料匯總和分析處理相當不便。對于選線人員來說,巡線工作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他們不得不面臨很多高壓輸電線路架設在崇山峻嶺甚至深山老林等極具風險地域的現實。
無人機電力巡線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相比傳統電力巡檢方式,它可以在作業難度較大的崇山峻林和深山老林、江河湖泊之間輕松實現作業,不僅更加高效和更加安全,在作業精度上,也逐漸實現了跟專業攝像機相當的精度效果,那些用人工很難發現的線路受損部分,通過無人機空中巡視,可以清楚地進行研判。
無人機電力巡線帶來的效率究竟有多高?
有測算顯示,一架市價20萬到100萬左右的電力巡檢無人機,每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量,與上百工人的工作量相當,10多個電力工作者需要一整天才能修好的鐵塔,無人機一小時就可以搞定。這意味著,無人機巡線可以極大地節省人工成本。
無人機電力巡線,早期曾有直升機和飛艇的身影,但直升機很難靠目標太近,導致巡線的精準性不足,且其價格相對高昂。多旋翼正是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崛起,之后在電力巡線領域大行其道,其便攜性的優點,與可以更靈活地靠近巡檢目標得到的高質量效果,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成為多旋翼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根據宇辰網編撰的《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分析及前景預測》: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正式立項研制無人機巡檢系統,到2012年底,其“高海拔地區無人機巡檢適應性研究”團隊歷時一個月,實現了國內最高海拔的飛行測試。2013年3月,國家電網確立直升機、無人機和人工協同的巡檢模式,并在包括山東、山西、四川、重慶、浙江、福建等地進行試點。
南方電網也在2009年提出“無人機巡線”的設想,該“創意”來自普洱供電局輸電所。2014年,南方電網首家輸電線路直升機巡視作業中心成立,各個子公司迅速開展無人機作業的嘗試。
經過幾年的探索,無人機已經在電力巡檢、故障處置以及電網建設放線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來源:中華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