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懂“我”道路這一內容引發了強烈關注。據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報告顯示,未來智能交通系統將把駕駛員、行人、車輛和道路連接到統一的動態網絡中,并能更有效地規劃道路資源,縮短應急響應時間,讓零擁堵的交通、虛擬應急車道的規劃成為可能。此外,GIV預測到2025年,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窩車聯網技術將嵌入到全球15%的車輛。
現在離2025還有一段時間,到底以上構想能否實現現在還難下定論,我們不妨先來看下目前智能交通系統的狀況??傮w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交通系統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云計算等技術,對整個交通系統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與此同時,企業、科研機構等起的作用也值得重視。為加快構建起高效、便捷、安全的智能交通系統,我國交通主管部門、汽車制造商、貨運服務商等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其中,智能交通相關企業成為了推動智能交通系統應用的主力軍。
目前,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內企業利潤水平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隨著智能交通管理需求的不斷提高,行業內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憑借高質量的產品和過硬的技術服務能力,加快開拓市場,利潤水平將呈上升趨勢。而行業內從事低端產品開發和系統集成業務的大多數企業將無法持久保持目前的利潤水平,企業生存面臨較大壓力。
為打造智能交通系統,國內外企業聯手合作的速度也不斷加快。今年5月23日,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宣布,與馬來西亞智能交通公司“塞納交通系統”合作,在馬來西亞共同打造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據介紹,在雙方合作中,阿里云將提供城市大腦平臺的核心技術和云計算資源,塞納公司將支持智能交通燈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城市大腦是集合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城市管理平臺。
當然,在建設智能交通系統的過程中,也需要采用多種前沿技術。車聯網技術、交通分析研判技術、車路協同技術、視頻分析技術、高精度定位(GPS、北斗定位)、車路協同技術、優化控制技術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其中,車聯網技術尤其受到重視。目前,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主要在宏觀產業層面引導、支持及協調我國車聯網應用的發展。
有分析師認為,智能交通系統對于人們的出行而言,主要有兩個重大影響。一是被動式安全向主動式安全轉變,目標是實現交通領域中的“零事故”。二是自動駕駛的應用。綠色出行和智能體驗會更加豐富,我們的出行更強調過程中的感知和交互,在出行過程中不只是單一的出行模式,更多考慮的是能耗、舒適度及綜合收益。
今后,在多種技術的綜合作用下,人們的出現將更加方便。對于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你是否也充滿期待呢?
![](/upload/image/20190809/20190809084358_608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