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芯片巨頭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集團”)發布公告稱,債券人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公告顯示,7月8日,債券人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紫光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紫光集團前身為清華紫光(集團)總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校辦高科技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大型綜合性集成電路領軍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設計企業和領先的全產業鏈云網設備和服務企業。作為定位于“世界級‘從芯到云’的高科技產業集團”,紫光集團打造出極具特色的芯片產業集群(包括紫光展銳、長江存儲、紫光國微)和云網產業集群(以紫光股份、及旗下新華三集團、紫光云、和紫光華智為代表)。截至2018年底,紫光集團在全球擁有4萬名以上員工,總資產約為人民幣2700億元。
紫光集團旗下設多家核心子公司,包括已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股份”)和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國微”)。近年來,紫光集團斥資千億,陸續收購了展訊通信、銳迪科微電子和新華三等企業,在重資產的半導體等領域大手筆布局。2013年,紫光集團收購美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強勢進軍集成電路芯片產業;2014,紫光集團收購美國上市公司銳迪科微電子,拓展物聯網芯片市場;2015年,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收購中國網絡設備及存儲器、服務器巨頭“新華三”51%的股權。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大舉并購、重金建廠,對紫光集團如今的業務版圖功不可沒,但激進擴張背后過度依靠債券融資也為其如今的債券違約埋下隱患。動用大量資產收購,或導致企業累計負債規模過大,融資結構失衡,風險暗藏。
2020年下半年,紫光集團旗下多只債券出現違約,陷入債務風險。6月30日的公告顯示,紫光集團正面臨境內外多只債券違約。截至2021年4月26日,紫光集團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債務的累計金額為人民幣70.18億元,紫光集團全資子公司紫光通信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債務的累計金額為人民幣10.63億元,紫光集團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控股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美元債本息合計4.6億美元,紫光集團全資子公司紫光芯盛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美元債本息合計10.99億美元。
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團總負債規模達到2029.38億元,相比2012年底的46.47億元暴漲了近44倍。其中流動負債為1192.11億元,僅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兩個短期負債科目金額合計就達794.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紫光集團尚未披露2020年年報。根據其2019年報,截至2019年底,紫光集團資產總計2977.62億元,負債合計2187.47億元。2019年集團總營收769.3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4.3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3.46%。
紫光集團此番債務和重整危機,或將影響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
7月9日晚間,紫光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紫光國微、紫光股份均發布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紫光集團被申請重整,如進入重整程序,重整方案將可能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等產生影響。截至公告日,紫光集團下屬的全資子公司西藏紫光春華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紫光國微32.39%的股份,而紫光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西藏紫光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紫光股份46.45%的股份。
資料顯示,紫光國微是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上市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以智能安全芯片、特種集成電路為兩大主業,同時布局半導體功率器件和石英晶體頻率器件領域。7月8日,紫光國微市值首次突破千億元。紫光股份是云計算龍頭企業之一,2009年以來,公司業績已連續12年保持增長。2020年,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以24.5%的市場份額居服務器虛擬化市場國產第一。
二級市場上,兩家子公司似乎尚未受到紫光集團即將破產重整這一影響。7月7日,紫光國微股價創歷史新高,公司總市值突破千億。7月12日早盤,紫光股份大漲7.52%,報24.74元,成交額148824萬元。
截至發稿前,紫光國微、紫光股份、學大教育等紫光集團子公司,均發表公告稱“紫光集團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未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造成直接影響,目前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均正常開展?!?/span>